<noframes id="xvdrx"><form id="xvdrx"><nobr id="xvdrx"></nobr></form>

<noframes id="xvdrx"><form id="xvdrx"><span id="xvdrx"></span></form>

    <address id="xvdrx"><nobr id="xvdrx"><progress id="xvdrx"></progress></nobr></address>

    <form id="xvdrx"></form>

      <listing id="xvdrx"><listing id="xvdrx"><meter id="xvdrx"></meter></listing></listing><address id="xvdrx"><nobr id="xvdrx"><progress id="xvdrx"></progress></nobr></address>
        ?
        歡迎光臨黃巖模具行業協會! 加入收藏| 設為首頁

        欄目列表


        外貿預警

        貿易逆差等于貿易毒藥?2018中美貿易將何去何從


        時間:2018-02-06 14:46:00來源:未知 點擊:0


        隨著中美經貿關系的快速發展,雙邊貿易摩擦呈現日益加劇的趨勢。
            去年1月20日,承諾要平衡中美貿易的特朗普總統宣誓就職,上任后立刻將美國從全球化的掌舵者轉為貿易保護主義的領軍人,將全球國家劃分成順差國、逆差國兩個陣營,強烈指責中國、墨西哥、德國、日本等國損害了美國利益,向世界各國要求“更加公平”的貿易關系。
            一年來,中美經貿往來不乏多項重大動作。
            有合作,包括中美經濟合作百日計劃、特朗普訪華簽署2535億美元大單;當然也少不了摩擦,比如美國對中國的鋼材、鋁板等產品發起232調查、發起知識產權方面的301調查和“雙反”調查、先后否決螞蟻金服收購美國速匯金公司和美國電話電報公司與華為合作銷售產品。
            剛剛進入2018年,美國國會議員還于1月14日提出提案,要求美國政府機構禁止采購華為和中興的通信產品及服務。
            據中國海關統計,2017年中美貿易總值為3.95萬億元人民幣,其中中國對美出口2.91萬億元,自美進口1.04萬億元,對美貿易順差1.87萬億元,擴大13%,達到歷史新高。

            中國海關總署發布這一數據后,多家國外媒體和機構紛紛預測中美貿易戰一觸即發。我們認為貿易逆差并不是危害美國的毒藥,2018年中美貿易仍將在摩擦中前行。

        圖片來源:中國新聞網

            一、2017年美國對中國逆差升高的原因
            2017年,美國政府采取各種舉措,不斷向中國施壓,對中國收取懲罰性關稅,貿易逆差為何沒有收窄?原因如下:
            第一、美國對中國貨物貿易逆差的形成是歷史積累。
            上世紀70年代末,美國經濟陷入了痛苦的滯脹,中國經濟在“摸著石頭過河”,探索如何改革開放。兩個國家都需要新的復興和增長的方法。
            美國由于缺乏儲蓄和增長,需要依賴中國龐大的儲蓄盈余來維持收支平衡。中國通過出口導向型經濟積累了大量美國國債,幫助美國預算赤字提供資金,成為中國經濟穩定增長的支柱之一。美國則避開了低水平儲蓄、擴張的財政政策和家庭收入增長疲弱可能引發的危險。

            1993年起中美貿易開始由美國對中國順差轉為逆差62.7億美元,2017年順差2758億美元,增長了40多倍。根據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數據,中國商品出口到美國,使美國物價水平降低了1至1.5個百分點。中美貿易可幫助一般美國家庭一年平均節省850美元以上。40年來,中美雙邊經貿合作已形成互補的利益交融格局。

        圖:美國對中國進出口變化(2014年12-2017年11月)數據來源:美國商務部

        圖:美國對中國進出口變化(2014年12-2017年11月)數據來源:美國商務部

            第二、美國在比較優勢的產業出口結構上的選擇和限制,進一步導致了逆差的形成。
            按照國際貿易體系和分工,出口產品必然是本國具有比較優勢的產業,這是基本經濟規律。
            事實上,美國的相關優勢產業都保持了對中國的順差,例如農業、波音飛機、精密儀器等。此外,美國是全球最大的服務貿易出口國,其項目包括了國際運輸、國際旅游、跨國銀行、國際融資公司及其他金融服務、國際信息處理、傳遞、計算機及數據業務等等。
            2015年美中兩國雙邊的服務貿易總量636億美元,美國從中國進口151億美元,出口485億美元。2016年服務貿易達到703億美元,美國從中國進口161億美元,出口542億美元,美國對中國順差381億美元。
            盡管服務業出口數據不計入貨物貿易統計范疇,但不可否認,在這方面美國對中國存在巨大順差。倒是美國在其他一些優勢產業,如高科技技術和產品方面處處設限,很大程度上阻止了這些領域的出口,客觀上推高了對中國的逆差。
            第三、2017年全球經濟持續改善,總體需求回暖。
            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價格大幅上漲,價格從中國國內生產傳導到出口環節,推動出口價格的上漲,造成實際貿易數額的增加。
            第四、美國自中國的進口商品以機電產品為主,2017年1-9月進口額1807.7億美元,占美國自中國進口總額的49.6%,增長11.9%。中國貨物貿易順差的59%來自外資企業,例如蘋果手機、通用汽車等。

            2017年美國經濟增長強勁,美國人民消費能力上升,購買了更多蘋果等跨國企業生產的電子產品,直接推高了順差值,簡單說就是美國人購買了更多美國企業在中國生產的產品。

        圖片來源:中國新聞網

            二、貿易逆差是嚴重危害美國利益的毒藥嗎?
            答案很明顯,并不是。
            第一、根據長期研究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悉尼大學 SalvatoreBabones 教授在《福布斯》雜志發表的觀點,貿易逆差在不同時期、不同經濟狀況下意味著不同的東西。
            在受到重大沖擊、陷入衰退的疲弱經濟中,巨額貿易逆差是一個國家正在失控地走向收支平衡危機的信號;在經濟強勁的情況下,巨額貿易逆差是資本順差的一方面表現。當前,美國經濟處于 3 年來最快增長,美聯儲連續加息,迅速增長的資本賬戶盈余表明國際投資者正在美國尋找機會。
            第二、稅改后美國逆差將進一步加大,這是美國主動追求的政策效果。
            2017年圣誕節前夕特朗普簽署了新稅法,規定企業帶回海外收入只需一次性納稅,現金類資產征稅15.5%,固定資產征稅8%。
            2004年,美國國會曾在當年推出一項臨時性減稅政策,規定在當年底前美企將海外利潤匯回美國,只一次性征收5.25%的稅率,而非35%。該項政策當年推動美企將海外利潤集中性回流 3120億美元。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保羅·克魯格曼按照美國稅務基金會的預測估算了本次稅改后未來10年內將有 6.4萬億美元資本流入美國,有可能導致美元匯率走高,驅使美國企業尋求海外服務與商品供應商,增大美國貿易逆差。
            另外,特朗普減稅政策將會進一步減少國民儲蓄,增加政府赤字,而由于美元升值,貿易逆差也會繼續上升。
            第三、中美貿易逆差數據不能代表利潤和利益在哪個國家。
            加工貿易占中美貿易的三分之一,在當前全球價值鏈分工中,中國仍處于價值鏈生產的中下游,中國從加工貿易只賺取少量加工費。
            在東亞地區內部,70%是供應鏈貿易,日本、韓國、中國臺灣提供高端零部件,運送到中國大陸進行組裝再銷往世界各地。全球價值鏈中,產品并不是中國制造、德國制造、美國制造,而是“世界制造”。
            將國際產業和貿易體系割裂開來,否認全球價值鏈中的國際分工,單純以順差逆差劃分陣營將會傷害美國經濟,而不是“使美國再次偉大”。
            第四、美國就業問題同對中國貿易逆差沒有直接因果關系,就業崗位的減少主要是源于生產率的增長速度超過了需求的增長速度。
            牛津經濟研究院(Oxford Economics)研究顯示,中國市場支持了美國260萬個工作機會,至少4000億美元的市場。2017年前三季度美國經濟增速分別為1.2%、3.1%和3.3%,就業市場已接近充分就業。
            目前美國自然失業率約為4.5%左右,而2017年10月份美國失業率已降至4.1%,為16年來低點。美國對中國逆差則在2017年達到歷史峰值,可見,對美國逆差貢獻度高達46%的中國同美國的充分就業沒有直接聯系,中國貿易是美國政府平衡國內外政策的“替罪羊”。
            三、面對逆差,美國應該怎么辦?
            第一、美國政府應當在現有國際政策規則框架內平衡美國貿易,并同各個經濟體共同制定新型國際貿易規則。
            例如美國政府可以從政策上對出口企業支持鼓勵,提供融資、信息和商務便利,為企業開發海外市場提供便利條件。美國通過遵循規則并制定新的規則維護利益,這才是世界第一經濟體理智思考和解決問題的正確路徑。
            第二、通過協商與合作平衡貿易。
            例如2017年通過中美經濟合作百日計劃,美國牛肉、電子支付服務、天然氣、農作物等更順利地進入中國。可以預見,美國農產品貿易在未來還有更大的增長空間,大豆、牛肉、玉米等會發揮更積極的作用。同時在高科技領域美國也應當通過協商進一步擴大對中國的出口。
            第三、通過改善經濟結構改變貿易格局。
            通常美國個人消費對GDP的貢獻一般在70%左右。貿易逆差實質上是美國利用別國剩余儲蓄,來維持超出自身生產能力的消費水平。美國自己制造了逆差,而不是中國或者墨西哥。美國應當繼續改善自身經濟結構、提高勞動生產率,利用現有技術優勢增強產業競爭優勢,創造新的經濟增長點,只有經濟結構改善才能從根本上改變貿易格局。
            第四、通過金融和資本領域的合作為貿易平衡創造環境。
            在金融領域,中國也已承諾將進一步擴大開放,中美兩國應加強合作,進一步糾正國際收支失衡、建立更嚴格的國際資本流動監管體系,保障全球金融體系的開放與穩定,為貿易活動提供有效的支撐。
            特朗普的助手們正在幫助總統對各種貿易懲罰措施的選項進行權衡,文章還未寫完,總統又決定向進口太陽能面板和洗衣機征收關稅,可以預見 2018年中美貿易摩擦不會停止,也許將會在更多領域出現“局部戰”。
            我們建議美國的最高決策者們保持理性的態度認識中美經貿合作,政策應當適度,視角應當長遠,以實際利益而不是數據作為評估標準。全球化并不能平均地給世界每一個人帶來福祉,但全球化的趨勢是不可動搖的現實,平衡貿易的所有對策應基于此,逆全球化只能對世界各國的經濟造成傷害。
            就像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施蒂格利茨所說,全球化規則和機構基本都是美國建立的,美國的貿易談判人士已經獲得了大部分他們想要得到的東西。

        上一篇:美無視世貿規則 貿易戰風險加劇

        下一篇:海關總署:國際貿易“單一窗口”標準版實現“

        Copyright? 2014 黃巖模具行業協會. All Rights Reserved. 電話:0576-84223311 傳真:0576-84223323
        E-mail: hm@hydma.com 未經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sitemap 模具網 外貿網站建設 技術支持
        国产91精品一区二区视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