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中國對外貿易發展形勢分析
時間:2012-12-10 14:48:00來源:yinhecms 點擊:0
2011年作為我國入世的第十年和“十二五”規劃的開局之年,在“調結構,促平衡”政策的指引下,我國外貿發展由高增長轉向逐步企穩。2012年,我國外貿發展面臨的主要風險來自于日趨復雜的外部環境,受歐債危機的持續和美國經濟復蘇緩慢的影響,外圍經濟環境將更加惡劣,我國外貿將面臨更加嚴峻的挑戰,出口增速將繼續放緩。主要有以下不確定性因素:
一、世界經濟復蘇過程艱難曲折,國際市場需求不振。世界經濟仍延續復蘇態勢,但復蘇步伐明顯放緩,國際金融危機的深層次矛盾尚未緩解。歐美日三大主要經濟體經濟增長動力依然不足,就業狀況不佳,私人投資乏力,個人消費低迷,發達國家市場需求繼續萎縮。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經濟雖保持穩定增長,但仍面臨諸多壓力,包括大宗商品價格上漲、通脹壓力增大以及隨著貨幣政策收緊和利率上調可能誘發的熱錢涌入等。2011年第四季,匯豐“新興市場指數”(EMI)處于52.2的水平,與第三季度(52.0)差別不大,反映出經濟擴張乏力。
二、全球性通脹壓力蔓延,國際大宗商品價格高位運行。通脹壓力正從快速發展的新興經濟體向發達經濟體擴散蔓延,當前,世界多數國家都面臨著通貨膨脹的壓力。2011年,為應對通脹,主要國家的財政刺激政策陸續退出,貨幣政策逐步收緊。然而,隨之而來的經濟持續低迷使各國再次將貨幣政策的主要目標從抗通脹轉向刺激經濟發展,以避免經濟再次陷入衰退。金融危機后G20國家實施的量化寬松的貨幣政策導致產生過剩的流動性,在全球實體經濟低迷、投資活動不振的背景下,必然涌入商品市場以避險增值,從而推高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水平
三、貿易保護主義再度抬頭。受到世界經濟不景氣、歐洲主權債務危機以及部分發達國家選舉政治周期等因素影響,全球主要國家對本國產業進行保護,限制外資和商品流入傾向明顯,針對我國的貿易保護主義再度抬頭。商務部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1年12月27日),去年我國遭受反傾銷、反補貼、保障措施、特保調查案共計67起,涉案金額59億美元,被調查產品主要涉及鋼鐵、機電等領域,涉案產品由傳統勞動密集型產品逐步向高科技產品擴散。就在1月30日,世界貿易組織上訴機構裁定我國違規限制9種原材料出口,預計今年各種形式的貿易摩擦將進一步加劇,我國外貿環境將更加嚴峻。
當前的國際經濟形勢對我國進出口產生了深刻的影響,特別是國內中小企業面臨著重重挑戰,我國在外貿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問題仍亟待改善。盡管如此,總的來看,2012年我國外貿平穩發展尚具備基礎和有利條件。首先,國內通脹壓力正逐月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有力控制,國內經濟發展平穩,經濟基本面保持良好,這對我國外貿發展將形成強有力的支撐;其次,外貿政策基本穩定,對外貿易結構調整明顯,市場多元化戰略積極推進,外貿發展方式加速轉變,區域發展更加協調;再次,廣大外貿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不斷成長,抵御風險、解決問題、開拓創新的信心和能力都有所增強;最后,我國在保持傳統優勢的同時,產業技術進步和自主創新步伐加快,新的競爭優勢不斷擴大,貿易新格局逐步形成。
綜合以上各種因素來看,2012年我國對外貿易將繼續保持平穩增長,但增速將進一步回落,出口結構繼續優化,布局更加合理。同時,進口需求將不斷提升,進口增速將繼續高于出口,進出口貿易將更趨平衡。
上一篇:專家稱中國可能維持出口低速增長
下一篇:2012年1-8月浙江省進出口情況簡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