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xvdrx"><form id="xvdrx"><nobr id="xvdrx"></nobr></form>

<noframes id="xvdrx"><form id="xvdrx"><span id="xvdrx"></span></form>

    <address id="xvdrx"><nobr id="xvdrx"><progress id="xvdrx"></progress></nobr></address>

    <form id="xvdrx"></form>

      <listing id="xvdrx"><listing id="xvdrx"><meter id="xvdrx"></meter></listing></listing><address id="xvdrx"><nobr id="xvdrx"><progress id="xvdrx"></progress></nobr></address>
        ?
        歡迎光臨黃巖模具行業協會! 加入收藏| 設為首頁

        欄目列表


        外貿預警

        中國汽車零部件市場需警惕外資壟斷


        時間:2013-02-17 14:33:00來源:yinhecms 點擊:0


        未來5年,國內零部件市場將有望達到20%的年均增速。但這不意味著中國汽車零部件能和發達國家相比。

        國內汽配市場尚處于發展初期的爆發階段,市場良莠不齊且不夠規范,三無產品充斥市場、假冒偽劣泛濫、誠信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制約市場健康穩定發展。

        中國汽車零部件正在進入快速上升通道。數據顯示,2010年中國汽車零部件銷售額增長約44%,高于整車銷售37%的增長率,達到1.644萬億元人民幣,并且出口銷售收入在2010年上漲43%,增長趨勢強勁。2010年中國服務與零部件售后市場銷售收入達到2240億元,到2014年這一數字將大幅增至6520億元,預計2015年中國汽配行業規模產值可望達到2.5萬億元。

        有業內專家樂觀地預計,未來5年,國內零部件市場將有望達到20%的年均增速。但這不意味著中國汽車零部件能和發達國家相比,我們切不可被表面繁榮所迷惑,需通過冷靜思考,找到更深層次制約行業發展前行的固疾所在。

        目前,國內汽配市場尚處于發展初期的爆發階段,市場良莠不齊且不夠規范,三無產品充斥市場、假冒偽劣泛濫、誠信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市場健康穩定發展。

        一方面,全國上萬家汽車零部件企業多數規模較小,產品質量意識不高,缺乏競爭力,企業重組整合缺乏機制與動力。多數民營汽配企業年銷售收入在1億元人民幣以下,收入在十幾億元以上的大規模企業難覓蹤跡,市場過于分散沒有完善的供應體系。與之相比,國外市場的整合程度較高,由5%左右的供應商提供整個市場80%~90%的產品,跨國集團年銷售收入均遠超百億美元,差距巨大。從2010年全球汽車零部件配套供應百強企業看,無一家中國企業,而美國和日本各占據30家,德國17家,法國7家,韓國4家。因此,從長遠發展看,汽車零部件的研發、生產、營銷,當務之急是要找到一條適合中國企業的標準化與集約化之路,從而推進國內企業由大到強的轉變。

        另一方面,國內汽車零部件企業自主開發資金缺乏,能耗高,低附加值產品居多,還處在按圖索驥核心高端技術由外方掌控的尷尬境地。2009年中國汽車零部件企業研發投入占銷售收入約1.4%,遠低于跨國公司5%的平均水平。日本、韓國企業花1元引進技術,會花58元進行消化吸收和技術創新,而我們的企業同樣花1元引進技術,只用0.07元進行消化吸收,致使國內零部件企業僅在傳統、低附加值方面形成一定配套規模優勢,如車輪、輪胎、玻璃、喇叭、機械式轉向制動等。但在高附加值方面,特別是電子技術零部件如電動轉向、電子制動、懸掛系統、EMS發動機控制等方面,基本由外方獨資或合資企業控制著80%以上市場份額。由于國內對發動機與零部件合資企業沒有股比限制,外方正經歷著從參股向控股、從合資向獨資、從占有市場向壟斷市場轉變,這一點也應引起相關部門的重視,在未來零部件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中要著重加以解決。

        現階段,中國出口零部件仍以低附加值產品為主,以價廉優勢銷往國外,出口價格相互傾軋,導致出口數量雖然持續增長,但效益增長并不明顯,難以真正打開國際市場。據海關統計,今年14月廣東省出口汽車零部件4.8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61.6%,但其中外商投資企業出口占據了半壁江山。同時,由于鋼材、鋁、煤等原材料國際市場的漲價,以及出口價格的壓低,不僅壓縮了企業利潤空間,同時還招致了國外反傾銷投訴的逐日增多,進一步加大企業經營風險。因此,全面提升中國零部件企業的整體實力已迫在眉睫。



        上一篇:歐洲成我國最大機床出口貿易伙伴

        下一篇:國外模具巨頭產業轉移分羹中國市場

        Copyright? 2014 黃巖模具行業協會. All Rights Reserved. 電話:0576-84223311 傳真:0576-84223323
        E-mail: hm@hydma.com 未經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sitemap 模具網 外貿網站建設 技術支持
        国产91精品一区二区视色